|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位在左岸的塞納河畔,前身是1900年為當時世界博覽會而華麗打造的火車站,然而在無情的工業發展下,月台長度無法滿足新興列車而漸漸的被閒置,而後淪為二戰期間開往郊區列車運送戰俘和包裹的轉運站,戰後則成為戰俘與流放者的接待中心。見証了世博與二戰,美麗的車站成了河畔邊的一座廢墟。到了1970年經歷了存廢的選擇後,成了古蹟最終改建為博物館,並在1986年正式啟用。

奧塞美術館 | 官網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交通方式 地鐵:12號線Solférino站、RER:C線,奧塞美術館站 Musée d'Orsay、公車:63、68、69、73、83、84、87、94。附近有停放腳踏車的站點,騎車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本身不太做功課只想找最快最方便的方法購票,| KlookKKday | 這兩家算是滿多網友有在推薦和寫評價,價錢也都差不多,下載app就可以直接打開票卷,當時的我傻傻的陷在排隊人龍裡,現場的工作人員見我的電子票卷後,就請我到人比較少的隊伍入場,一脫離排隊地獄的瞬間莫名的優越感便油然而生。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和印象派就像是個生命共同體,原本要被拆掉蓋飯店,卻被當時的文化局長強力的保留了下來,讓數千件印象派畫有了棲身之地,不用擠在國立網球美術館也不用再寄宿羅浮宮、龐畢度中心的閣樓之中。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這裡不僅有印象派,還集合了從1848至1914年間所產的繪畫流派,包含當時人人都想擠進沙龍展入選作品的學院派,比莫內還早走出戶外的巴比松畫派,從印象派發展出的新印象和後印象等等,除了畫作外,還有散落在中央大庭無數件搔首弄姿(想不到更好的形容詞)的雕塑品。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愛德華・馬奈 Édouard Manet 1832-1883 | 寫實主義 | 印象派 |

《草地上的午餐》1863。在學院派長期壟斷沙龍展入選的作品下,這年有四千多幅落選的畫作,這些落選的藝術家們表達強烈的不滿,這些聲音被當時的執政者拿破崙三世聽到了,就決定幫他們辦一場“落選者沙龍展”,此展盛況空前,大多是抱持好奇與嘲笑的人,尤其是馬內的這幅《草地上的午餐》,被評論為傷風敗俗的不雅之作。馬內本人出面解釋說明 :「這幅畫的靈感來自於提香的《田園合奏》,構思上並沒有超越或否定傳統題材,只是用了一個現代的繪畫方式來詮釋這種的休息狀態。」而在事隔兩年後他又以一幅《奧林匹亞》的裸體畫遭世人撻伐,深感他只要畫裸體都會出事。

42_草地上的午餐.jpg

克洛德・莫內 Claude Monet 1840-1926 | 印象派 |

《罌粟花田》1873。「無名藝術家、畫家、雕刻家和版畫協會」這是1874年擺脫傳統藝術畫風的一群人,所開的一場獨立個展,莫內挑了五幅畫參展《罌粟花田》是其中的一幅,另一幅《印象・日出》被當時的一位藝評家以「印象派畫家展覽」來作為此展的標題諷刺並大作文章。而這標題卻莫名的打進畫家們的中心思想,便決定以「印象派 Impressionnisme」自居。

43_罌粟花田.jpg

《藍色睡蓮》1916-1919。睡蓮是莫內晚年一系列的繪畫主題,約有250幅左右。在移居巴黎近郊小鎮“吉維尼”,在那裡買了一棟有庭院的房子,養老計畫是成為一名出色的園丁,他在庭園一處挖了一個池塘養起一池的睡蓮。但天不從人願,漸漸的他被池裡的睡蓮所吸引「池裡的精靈浮現在我眼前,我便舉起了調色板」,就此園丁生活在此結束,而繼續作為一個畫家,畫出每個自然底下的睡蓮。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 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1919 | 印象派 | 

《煎餅磨坊的露天舞會》1876。陽光穿過樹陰灑在人們的身上,這是蒙馬特的假日午後,畫中的人們在這裡玩樂跳舞喝酒吃點心,雷諾瓦的畫裡總是有一種小確幸,讓人在畫前也不自覺的嘴角上揚。被冠上浪漫的印象畫派畫家(果然是雙魚座的),出生在一個平凡不過的工人階級家庭,靠著自己努力與自身的天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他就像他的畫一樣,是個樂觀的人他總說 :「當人生已經夠苦了,何必在多畫一筆呢?」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埃德加・竇加 Edgar Degas 1834-1917 | 印象派 | 

《舞蹈課》1871~1874。首次畫出芭蕾舞者是在《歌劇院的管弦樂隊》主角是他的朋友Desire Dihau一位巴松管樂師,而舞者不過是襯托的背景。在這之後竇加似乎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似的開始這一系列的創作,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獨愛芭蕾舞者,他說 :「因為芭蕾舞是現存唯一的希臘人體動作的總和。另一個原因是,我只不過想藉由舞者,畫出美麗衣料和人體動作罷了。」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而這個年代的芭蕾舞者,大多來自家境清寒的女孩,為了家計每週工作六天與辛苦排練,除了靠自身的努力取的演出機會,更多是成為後台金主的情婦來讓自己功成名就。也因此在這一系列的畫作中總有衣冠楚楚的男子看著這些女孩。在看盡了身段美麗的舞者後,我在這一室的中央看到了一個仰著頭,一副不可一世的姿態佇立著,馬尾繫上粉紅色緞帶,穿著芭蕾舞裙,她是竇加的《十四歲的小舞者》1881。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保羅・塞尚 Paul Cézanne 1839-1906 | 後印象派 | 立體主義 |

《蘋果和柳橙的靜物畫》1899。以前繪畫老師總是佈置蘋果、布料和花瓶給我們寫生,在講解時也總是說 :「每樣物體都是以圓柱、球體、椎體等三種結構所組成的。」「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繪畫並不意味著盲目地複製現實,它意味著尋求各種關係的和諧。」我才發現原來這些教科書上的理論都是從塞尚的繪畫風格複製貼上而來的。而馬蒂斯與畢卡索早早就受到他啟發,被封為「現代藝術之父」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44_.蘋果和橘子jpg.jpg

《玩紙牌的人 Les Joueurs de cartes 》1894。這主題塞尚一共畫了5幅,大小不一其中最大的一幅共有五個人,三人玩牌兩人圍觀,第二大幅的尺寸就整整縮了一半,圍觀的人少了一位,另外三幅的構圖可以說是一模一樣只剩兩位玩牌,尺寸也縮小,就好像人少空間不用太大的感覺,而這其中的一幅在2011年被卡達塔米姆皇室以2.5至3億美元的價格購入(這是幾桶石油的價格?),成為目前史上最貴的一幅畫。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文森・梵谷 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 | 後印象派 |

《隆河星夜 Starry Night Over the Rhône》1888。曾做過藝術品交易公司的店員,也曾用盡心力在貧窮的礦區當傳教士,曾有過幾段的單戀但都被拒絕,還曾與一位妓女同居在父母的反對下被迫分手。之後在弟弟西奧的鼓勵下開始他畫畫的生涯,他也真的畫出了一幅幅世界名畫,可惜他活著的時候沒人欣賞。當年在巴黎接觸了印象派與浮世繪,原本黯淡的畫風漸漸的多彩了起來,不久他厭倦了巴黎的人事物,去到南法小鎮Arles,有別於大城市,小鎮風光似乎更能觸動他的畫筆,繁星點點的夜空和小鎮的燈火映照在隆河上,一對男女漫步其中。

延伸閱讀 | 黃色小鎮阿爾勒 Arles |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在亞爾的臥室 La Chambre à coucher》1888。親愛的西奧 :「附上一張小草圖,讓你知道我現在的工作進度。這是以我臥室為主題的畫,呈現平凡卻令人印象深刻的日常事物,畫面看起來就像一般臥室一樣,讓人有放鬆休息的感覺。」這是梵谷向西奧解釋臥室畫的構圖與想法。就現今的色彩學來說,這藍色的空間確實有令人放鬆的效果。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爐邊的農婦》1885。梵谷早年的志願是想成為一名牧師,但卻得不到教會的認可,但他也不放棄並用自己的方式佈道,早年在礦區佈道的他,畫下當時人們生活的情況。當我從其它畫作目光轉移到這位婦人,就馬上想到《食薯者》,有著相同的色調與貧窮的味道。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保羅・高更 Paul Gauguin 1848-1903 | 後印象派 |

《消遣 Arearea》1892。早年曾是位股票經紀人,在生活上有個幸福美滿的婚姻,本該是個人生勝利組,卻在兩位同事的慫恿下對作畫開始產生了興趣,在一次的股市大跌下,讓他感受到這個職務所帶來的危險性,便辭職改行當個畫家。但他更沒想到股票大跌連帶影響了藝術市場,轉行當個畫家似乎成了他惡夢的開始,搬家到與妻子分居,最後來到法國殖民的大溪地,以身為西方人的特權染上了梅毒得了一堆病,最後病痛纏身客死異鄉。就以現代的角度來看他就是個不負責任又愛亂搞的渣男。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金黃色的身體 Et l'or de leur corps》1889。高更在七歲以前是居住在秘魯的外婆家中,在他的記憶裡不乏的有紅銅色皮膚的人在他的生活裡走來走去,或許是這份記憶讓他懷念,選擇離開法國前往大溪地作為他永久的故鄉。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1864-1901 | 後印象派 | 海報設計的先驅 |

《女人與黑色蟒蛇》1892、《跳「麥寧」舞的雅內・阿弗里爾》1892、《丑角》1895。人稱蒙馬特之魂的正港法國貴族,在他筆下的人物總是有著一股略為諷刺的戲劇性,也完美呈現十九世紀末的巴黎生活。在母親離開巴黎後,孤單寂寞的他便搬去位在蒙馬特的畫室與朋友同住,那是一個充滿聲色的場所,他也很入境隨俗的流連咖啡廳與酒廊,並在這裡找到了渴望已久的溫柔,但最後也因酗酒和梅毒而早逝。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喬治・秀拉 Georges Seurat 1859-1891 | 點彩畫派 |

《馬戲團 Le Cirque》1891、《模特兒 Les Poseuses》1886。以科學藝術著稱的秀拉,他的畫是以點構成,一點一點的七彩原色互相交錯,自然產生視覺上的調色,與早期電玩的像素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馬戲團》是他人生的最後一幅作品,畫完後沒過幾天便因病過世。

48_秀拉.jpg

亨利・方丹・拉圖爾 Henri Fantin-Latour 1836-1904 | 寫實主義 | 象徵主義 |

《向德拉克洛瓦致敬》1863。以紀念德拉克洛瓦之名而反抗學院派藝術之實的一幅畫作。為何說是反抗,或許是德拉克洛瓦曾在1830年為紀念七月革命而畫的《以自由領導人民》,象徵著革新與自由。而畫中的人物有畫家、作家、詩人,拉圖爾本人穿著白色襯衫的那位。面向前方彷彿是在宣示新的世代即將來臨。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馬克西米連・盧斯 Maximilien Luce 1858-1941 | 新印象派 | 點彩畫派 |

《1871年5月的巴黎街頭 Une Rue De Paris En Mai 1871》1903-1906。為期兩個月的巴黎公社起義,當時的抗爭燒毀了許多建物,其中的「舊審計法院」整個被燒掉,也因此在1900年原地蓋了奧塞火車站。而這場起義的原因歸咎於當時普法戰爭的慘敗與工人階級對制度下的不滿,最後在政府的鎮壓下結束。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大部分的畫作旁都有約略的解說,感興趣的就直接開google翻譯相機來了解,或是直接拍下來事後再來看,光是在五樓看完一輪就覺得訊息量好大,但覺得怎樣都看不完。在畫中也看到了一些當時的社會百態,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也都以真實或唯美的畫風展現出來,而畫作何其多,想看的不見得看得到,這次我就無緣見到梵谷的自畫像(只好去荷蘭看誤)。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在大鐘旁喝上一杯咖啡也算是愜意,只不過有點貴!!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尚-法蘭索瓦・米勒 Jean-François Millet 1814-1875 | 巴比松畫派 |

《晚禱 The Angelus》1858-1859。在工業革命迅速的發展之下,城市人口增加,讓一些想遠離人群的人搬到鄉村居住。農家出生的米勒,在巴黎漸漸的有點名氣後,便決定移居到楓丹白露附近的小鎮巴比松,在那裡他以農民為主角畫下他們工作與生活的姿態。在傍晚前遠方的教堂傳來了鐘聲,農民們放下鋤頭與手邊的工作雙手合十祈禱著,真切的反應虔誠的信仰。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拾穗 The Gleaners》1857。這是秋收的時節,三位不同年紀的女性各自彎著腰低著頭,撿著收割時所掉落的麥穗。這樣的舉動其來有自,在聖經的故事中,路得在波阿斯田裡撿麥穗,供養她的婆婆拿俄米。是在告訴農民,掉落的麥穗不要撿,留給生活困苦的人去撿。畫出當時的社會樣貌,與背後的宗教意義。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如果有餘力再繼續逛的話,在雕像的中央大道兩側也開了不少房間展示各種不同時期的畫派與家具,走到最後則是看到一幅有夠大的巴黎俯視圖,畫的滿細緻的但我只認得出西提島。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大鐘上的長廊上俯視著這中央大廳。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在某個展覽室的窗外,窗外的風景比窗內的畫作更吸引我(誤)。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佈滿雕像的長廊,總有人在這裡為它們素描。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而我比較喜歡拿它們來與大鐘合照。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托馬·庫蒂爾 Thomas Couture 1815-1879

《頹廢的羅馬人 The Romans of the Decadence》1847。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奧古斯特・羅丹 Auguste Rodin 1840-1917

《地獄之門 La Porte de l'Enfer》1880-1917。看到沉思者才發現這是羅丹的作品。原本這扇門是要作為未來巴黎裝置藝術館的入口,但最後博物館沒有蓋成,而是蓋成了奧塞火車站。而地獄之門所來自的靈感則是但丁的《神曲》與夏爾・波特萊爾的《惡之花》。而他想在這扇門上表達,愛與譴責的偉大寓言,而不了解這兩本書的我,只看到人在痛苦的掙扎著而已。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在中午前看完沒想到,上午10點進場出來時差不多下午3點,滿耗時也耗精力卻也很值得,因為不知道還有沒有下次,就因該好好的逛完它,也也覺得根本沒逛完,人生就是這麼的不知足(誤)。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在吃完午晚餐後,走回來了塞納河,對面的奧塞被夕陽下的光彩給染色了,托科技發達之賜,我不用背著畫架與顏料,就能瞬間記錄下這瞬息萬變的色彩。(完)

| 延伸閱讀 | Le Mesturet 平民吃的法式餐酒館內有中文菜單

| 巴黎散步 |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拒

2023.09.13 (三)

arrow
arrow

    LILY12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